中新網北京11月5日電 (記者 馬海燕)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註意到,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前的一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接見外賓時提到了“解禮服決發展問題、改善民生仍是我們的第一要務”。
  從不關心政治的45歲安徽籍包工頭徐根苗也發現:還有幾天就要召開的三中全會突然跟自己支票貼現有了聯繫。10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問題的當天,關註戶籍制度改革、加大保障房建設力度、房產稅等成為各大網站的熱門標題。
  在京務信用貸款工人員關註全會
  徐根苗在北機車借款京做房屋裝修20年,這幾年在“限購”等多種房地產調控政策下,他的生意已經不如以往。此次中央要加大保障房建設,似乎可以預見他的生意又可以好轉了。
  就他本人而言,在北京按戶口“限購”前他已經有了兩套房,如果征收房產稅,不知道會不會涉及自己。當時是想為兩借款個孩子在北京扎根打下基礎,但現在大兒子跟著自己做裝修,小女兒在老家上學,似乎離用得到這套房子還很遠。
  徐根苗也想把女兒接到北京上學,但在北京上完學還得回安徽高考,教材、題目難度都不同,在北京接受教育再回競爭激烈的安徽肯定考不上大學。所以在北京上完小學後,徐根苗把孩子送回了老家縣城的中學。自己沒有念過多少書的徐根苗想要孩子能圓大學夢。“雖然我掙的錢比你多,但我們在這個城市還是外來者。我希望我的女兒像你們一樣,上上班不用掙很多錢,但有一份體面的生活。”徐根苗這樣告訴記者。
  雖然徐根苗希望兒女獲得城市戶口,但他自己卻不願轉為城市戶口,因為家裡還有宅基地和農田,種田不要錢,宅基地還有可能因城鎮化受益,而且他再過15年就可以領到“退休金”了。
  像徐根苗這樣在城市流動的外來務工者中國目前約有2.3億。在大城市落戶、安居、樂業,享受同樣的教育、醫療、養老保障,讓第二代成為真正的“城裡人”,是他們的目標。
  制定深化社會領域改革路線圖
  對決策者來說,戶籍制度、教育體制、社會保障、收入分配製度、乃至更廣泛的基本公共服務的提供方式等等社會領域的改革確實是一個更大的改革難題。統籌城鄉改革,讓農民、城市流動人口、城鎮居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預期也將成為中國新一輪改革的重要內容。人們期待即將於11月9日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為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制定路線圖。
  民生與社會管理改革是新一屆領導集體上任之初就制定的目標。2012年11月17日,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進行第一次集體學習時,就強調“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2013年3月17日“兩會”剛剛結束,新就任的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就承諾“用改革最大紅利讓廣大人民受益”。
  2013年1月,在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上,李克強強調:“改革是最大紅利,其目的就是讓廣大人民受益。”這一年,“新農合”擴大報銷病種,覆蓋更多農村人口;城市醫療服務開始分級,社區承擔的醫療服務功能加強。
  2月,國務院公佈《關於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若干意見》,不同行業和領域都在探索改善收入分配的方法,雖然迄今尚未出台,但觀察家們認為,這是在為全面推進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探路。
  3月,國務院機構改革組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彰顯食品藥品監管提升至更高級別。這一年,溫州蒼南首起“地溝油”犯罪案件主犯被判刑全國轟動。
  10月,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體學習的講話,傳遞的“加快推進住房保障體系和供應體系建設”的信息,已經到達如徐根苗這樣的普通勞動者。
  讓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教授劉精明印象最深的是在社會保障方面的巨大進步。社會保障範圍逐步從國有企業擴大到各類企業,從城鎮擴大到農村,從單位職工擴大到城鄉居民,保障水平持續提高,企業退休養老金連續八次進行調整,其他社會保障待遇也有所提高,這讓民眾得到了真正實惠,也讓徐根苗這樣的人有了“退休”後的期盼。
  專家預料改革深度廣度超過以往
  然而,社會領域的改革步履維艱,似乎改革離民眾期盼的“上好學”、“看病不難不貴”、“居者有其屋”、“呼吸上新鮮空氣”、“吃得放心”等等基本要求還很遠。劉精明認為,這就是人們熟知的“改革進入深水區”。不是說越改問題越多,而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原先深藏的問題逐漸擺到面上,人們對改革和政府有了更多期盼,也對更優質的生活有了更高期待。
  胡鞍鋼認為,“我們發展的目的是‘富民強國’。因此發展的好壞、政績的大小,就要看如何解決好民生問題。”他預料,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審議《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中國未來十年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戰略部署,《決定》的一個突出亮點就是關於社會體制改革,不僅可能專門專題深入討論,而且所涉及的內容和舉措應超過歷次改革決定。
  胡鞍鋼告訴中新社記者,1993年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若干決定》,共計50條,涉及社會體制改革方面的有4條,關於社會保障體制改革有3條,教育體制改革有1條;2003年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若干決定》,共計42條,涉及社會體制改革方面的有4條,分別關於收入分配製度、社會保障體系、教育體制、公共衛生體制改革。
  強化公平因素形成和諧局面
  胡鞍鋼預計,此次全會《決定》將根據中共十八大所提出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五位一體”總體佈局的要求,專門就社會體制改革作出部署,從制度上、體制上、機制上進行了具體設計,以便實現兩個核心目標:一是保證解決民生問題,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大大地強化了社會主義公平因素;二是開創社會和諧人人有責、和諧社會人人共享的生動局面。
  具體而言,如“勞有所得”,千方百計創造就業,千方百計增加城鄉居民收入。主要是採取重大措施,具體落實黨的十八大報告所提出的兩個同步和提高兩個比重,即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同時也擴大居民的收入來源,例如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鼓勵居民合法性收入,保護居民合法性財產,同時也取締非法收入和非法財產。讓人民富裕起來,仍然是黨的“富民政策”。同時,也要建立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使全國居民收入基尼繫數目前已經開始下降的趨勢能夠持續下去,讓人民共同富裕起來,也為將來讓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起來打下制度基礎。
  又如“住有所居”。10月29日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體學習的講話,已經傳遞了加快推進住房保障體系和供應體系建設的重要信息,這也涉及到千家萬戶。對世界最大城鎮人口規模、且還在迅速成長的中國,實現“住有所居”任務十分艱巨,更需要制度創新。為此,習近平在講話中明確提出了改革方向:從我國國情看,總的方向是構建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的住房供應體系。建立健全經濟、適用、環保、節約資源、安全的住房標準體系,倡導符合國情的住房消費模式。
  而對於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重要任務“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胡鞍鋼說,三中全會的決定將進一步從制度設計上進一步完善城鄉發展一體化的體制和機制,根本改變中國特有的“一國兩制”或“一國多制”,如城鄉二元結構,農村農業與非農業二元結構,城鎮戶籍與非戶籍人口二元結構、正規與非正規就業人口二元結構,我們稱之為中國的“四元結構”。破解這一難題的根本途徑就是四化(農業現代化、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同步,城鄉發展一體化,無論是在基本公共服務還是基本社會保障方面,實現一體化、均等化和全體人口全覆蓋。(完)  (原標題:三中全會前瞻:改革力度超以往 讓民眾共享改革紅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fxykvnpdqthg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